有关钟的故事
2019-07-30 [佛教法器]
请为我们谈谈有关钟的故事?
有关「钟」的故事很多,如《缁门崇行录》裡提到,隋代有一位智兴法师,在大庄严寺担任叩钟的职务。由于他叩钟时都虔诚祝祷「愿诸圣贤同入道场」、「愿诸恶趣闻我钟声,俱离苦恼」,而感得地狱道众生脱离恶道之苦。
「钟」在佛门的功用,有一首〈叩钟偈〉是这么写的:「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钟声能发人深省,一直以来,晨钟暮鼓不但为修行人所重视,一般社会上的人到了过年,也要撞头钟、敲钟,认为这是「幸福钟」。甚至美国过去独立的时候,也要敲纪念独立的纪念钟,以昭告「我们美国独立了!」
现在寺庙的敲钟表示修行,每天的每一个阶段也要敲钟,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应该要做什么、要如何用功等等。
热文推荐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一、钟。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在七月十五曰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曰子,称为受岁曰,佛陀告诉阿难,在露地上速击犍椎,召集大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便以中国固有的钟、鼓等代替了犍椎。
-
关于炉香赞中的法器怎么敲
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在七月十五曰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曰子,称为受岁曰,佛陀告诉阿难,在露地上速击犍椎,召集大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便以中国固有的钟、鼓等代替了犍椎。
-
佛教最简单的给法器开光的方法
简单的办法,祈祷你的本尊(你信心最强的佛菩萨),念诵本尊圣号,发愿祈求他法力加持你的法器,本尊瑜伽(念诵本尊圣号或心咒,手结相应手印或但合掌,心观想本尊生起简单的说就是出现,然后放光现瑞,光照耀法器,同时法器也发出相应的光与本尊融合,但是心里要知道如幻如化非为真实,这段要根据本尊仪轨修持)。念诵念珠加持咒3遍或7遍,给法器吹口气。做你相应的课诵,如念诵经文等等。回向发愿,顶礼本尊,结束。
-
佛教早晚课法器怎样敲?
佛教寺庙早晚课时,排班两边对面站立。转身向上,一声引罄;问询,一声引罄;完毕,转身对面站立。然后,一声引罄,一声铃子(或木鱼、或鼓);再一声引罄,一声铃子(或木鱼、或鼓);再一声引罄,一声铃子(或木鱼、或鼓);转身向上。
-
嘎乌盒是什么?嘎乌盒里放什么?藏传法器嘎乌盒介绍
嘎乌盒是藏传佛教的护身法器之一,为小型佛龛,通常制成小盒型,盒子里一般装有小佛像、印着经文的绸片、舍利子或者甘露丸、由高僧念过经的药丸,以及活佛的头发、衣服的碎片等。密宗行人于出门时佩戴,一者祈求本尊加持,二者于修法时可取出供奉,为随身之密坛。嘎乌盒可以用来避邪、护身、镇宅和增福等。
精彩文章
-
努力与智慧是每个人生命中都有的两种力量
(顿珠法师) 心中,不可没有目标。否则,不知驶向何方?目标,不可过高,达不到时徒增失落感。目标,不可过低,极易达到后不懂珍惜。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努力,一种是智慧。今日,我们将文殊菩萨的智慧融入心间。
-
修行非一蹴而就,用精进加持修行
(文慧法师) 我们发心学佛无非是想消除无明烦恼得到解脱,然而但凡遇到一点挫折困难的时候我们又很容易退转,就如同这个“心”字里的三个点,每一个点都是向外的,说明我们太容易心随境转了。人人都想成佛,但当看到前方难行的路,注视着那些带刺的荆棘,大多数人也就开始退缩了。故经云:“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发心的人多,坚持的人少,走到终点的人更少。
-
放下,为往生净土做点努力
(玄洪法师)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里面,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有多少苦恼,可是又有多少放不下。佛的国度那么好,我们也很向往,但从来没有为往生净土而做点什么努力。
-
只闻佛陀说法音声,心生爱乐,大雁投生天道
(网络) 曾经世尊在波罗& 15240;国的一处园林里,为大众演说妙法,忽然天上飞过一群大雁。因为佛已经圆成了无上的果德,他说法的音声自然非常美妙,以至于大雁听到后,也被吸引住,深心爱乐。于是,这群大雁就循着世尊的音声往下飞,没想到却被猎人布下的网给网住了,还没等飞到世尊那里,就都被猎人杀掉。
-
学会受用佛法,内心会越来越阳光
(如孝法师) 生活中无论是否修行,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烦恼。有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一下自己的担心。人类的担心会一个接着一个,这就叫做生活。如果把生活当中的诸多担心与不安全感去掉了,这就叫做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为了生命而生活。生活无可无不可,比如担心的问题出现也罢,不出现也罢,我们依然穿衣吃饭,照常生
-
如何理解、对待“功德宝山神咒”?
(曙提法师) 此咒汉传佛教十小咒之一,也常用,意为持诵此咒功德积聚犹如宝山。有人或疑,既然象经文所说功德那么大,还要参什么禅、念什么佛、忏什么悔、闻什么教、观什么心?直接一句咒语不就全搞定了么?需知众生根性不一,有人从此得悟,有人从彼得悟,有人好乐妙理,有人乐住禅寂…特别是大部分凡夫(包括我),其性刚强,喜欢偷机取巧、迅捷穿空,佛陀大智大悲,怎么可能不应机种种设教
- 区域:中国·广东·汕头
- 流通处:15913912932
- 建议:jianyi@gming.org
- 站务:admin@gming.org
- 客服邮箱:hy@gming.org
- 友情链接:13006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