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管小,越过越好”是什么意思?
2020-09-22 [佛化家庭]
无论是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重视的问题,但是很多家庭都会因为理念的不同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甚至有的家庭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其实在过去就有这样一句俗语:“老不管小,越过越好。”
这个“老不管小”的字面意思,是老的不要管理、教育小的,实际上这里指的是隔代教育;而“越过越好”指的是,如果爷爷奶奶不去管理、教育孙子孙女,那么大趋势来说对孙子孙女的成长有好处。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只是背后的道理很多人不明白。
事实上,隔代教育主体上之所以以失败结束,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来,老人的身体健康大多不如年轻人,精力上也大多自顾不暇,而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健康需要关怀,老人是无法关注到这一点的。二来,当代社会日新月异变化很快,而老人的思想大多陈旧,让其深感沾沾自喜的人生经验也大多不适应于这个时代,老人带孩子,会在不经意间把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思想带给孩子,最终对孩子的观念产生巨大的误导。三来,如果一个家庭是父母负责对子女进行管理和教育,但如果爷爷和奶奶的介入会导致事态复杂化,因为不是一代人,其观念方面少不了产生冲突,这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受到误导,而且老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袒的情况,这对小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很不利。
热文推荐
-
配偶有外遇,学佛人怎么办
昨天有一位弟子的朋友们过来见我,她们遇到困惑,让我指点。她说:“活佛,我的先生有外遇了,爱上别的女人,我该怎么办?我心理很难受,我是不是应该离婚?”我就问她“你真心爱他吗?”“我非常爱他”。我又问:“你想失去他吗?”
-
当老实人遇到世态炎凉
父亲去世三年后,你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你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而一个50岁的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务实本真很多——只要人好就行。而你具备这个最基本的条件,你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具体地说,你是一个老实人。和我母亲第一次见面那天,你很难堪。因为你深知自己各方面都没有优势——房子小、工资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而且刚刚结婚的儿子一家还需要你的帮衬。
-
夫妇有别 夫妻有别:人伦的起点
孟子告诉我们五伦是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但,现在很多的问题都发生在夫妻这一个伦常上! 正因为夫妻是人伦的起点,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发生了偏差,那么家庭怎会和谐,社会怎
-
为什么有些人学佛,家庭却不和睦?
现在我们很多人学佛都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也就是发了利益一切众生心的人,很多人的家庭却不能和睦相处,有的和父母不和,有的和妻子不和,大部分的夫妻经常吵架,搞的人心惶惶不能如理学习佛法,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菩提心的修行,也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注意菩提心而导致的结果。
-
一个佛化家庭
前些日子,我应友人的邀请去了趟济南。已经是第二次去济南了,所以这次去并不是专程游览名胜,而是特地去看望多年失散的一位朋友。将近十年光景的不见,彼此都苍老了不少。朋友叹息我的后脑勺增添了不少操劳的白发,我也惊奇地发现了朋友的前额脱颡出了智慧的光顶。久别重逢,另是一番感慨,个中滋味难以言表,沉默便是见证。
精彩文章
-
不要被欲望所驱役,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贤宗法师) 生活本来可以简单,但很多时候却会被欲望所驱役,弃简就繁,烦恼无穷。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什么是杀生呢?最初就是指杀人,只有杀人才会犯根本戒。后来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爱护生命的信念就由人扩展到各种动物身上,因为和人
-
偈颂是什么?偈颂的目的
(灯云法师) 偈颂是佛经的特色,随着佛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古人的作品里也采用了不少偈颂的形式,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在散文体的内容中间穿插诗歌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偈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容易记住,而且容易持诵,如果配上音律,也会很好听。所以佛经上经常在一段长行文之后,就会用一段偈颂来重复前面的
-
宗赜禅师启建莲花胜会,得到菩萨的感应加持
(广行法师) 宋朝真州长庐寺宗赜(zé)禅师,继承慧远大师遗风道范,启建莲花胜会,普劝大众念佛。有一天晚上,宗赜禅师梦到一位少年,头上戴着黑巾,身上穿着白衣,风貌清逸秀美,少年对宗赜禅师作揖说:“我想报名加入您的莲花胜会,请禅师慈悲写上我的名字吧。”宗赜禅师问少年叫什么名字,少年回答说:“我叫普慧。”刚写完,少年又说:
-
家里人不信佛,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容通法师) 很多在家学佛的居士,都会遇到这同样的情况,就是你自己虽然信佛学佛,但是家里人,其他人都不信佛,也不学佛,而且还反对你来学佛。那么这个时候你要去道场,或者到师父身边去学习佛法,去请益,参加种种法会,肯定都不会得到家里人的这种同意或者许可。他们不会欢喜地去支持的,甚至他们会竭力地去反对你。
-
修学用因果戒律守护解脱心
(华平法师) 修学的过程中用因果戒律守护自己的解脱心,往往在修学过程中会有贪欲的劫贼时而出现。不安分的欲求心会影响替代自己的解脱心,这要靠善知识(师父)的提醒和引导。
-
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念佛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
(宏海法师)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为了求平安吉祥”。很多人到庙里拜拜、念念,说为了家里都好,也为了自己消灾免难。还有人问,我跟阿弥陀佛缘分这么深,这辈子从小开始就到庙里念佛,一直念到老了,可是为什么感觉自己还是那个样子,没什么进步呢?
- 区域:中国·广东·汕头
- 流通处:15913912932
- 建议:jianyi@gming.org
- 站务:admin@gming.org
- 客服邮箱:hy@gming.org
- 友情链接:13006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