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利他乐无穷,也许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2020-02-18 [如瑞法师]
怎样做个快乐的人?什么样的人才快乐?今天说点家庭中的小事,也许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人们遵从党和政府的指示,自觉宅在家中。经过十几天的“禁足”考验,许多人都颇有感想。
一位女士来电话说:以前全家人各自忙碌,很难聚在一起吃顿饭,好不容易坐到一起,又嫌这又嫌那,离心离德。而这段时日,一家人天天守在一起,共同关注战“疫”消息,常常被疫情前线的人与事所感动,平日很顽皮的十多岁的儿子竟然感动得抹眼泪。一家人的心全被疫情牵动着,不知不觉走到了一起,还会推心置腹地交谈。
她说:我发现父母变了,不再唠叨那些陈年旧事,而是时常祈祷——愿疫情早日消灭,国家吉祥,人民安康;先生变了,一改往日“大丈夫”之态,主动承担外出购物之重任,并做起洗菜、清扫等家务;儿子也变了,懂得体恤感恩父母,关心国家、关心社会。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简朴很多,可以说每天都是粗茶淡饭,但家人不仅不挑剔、不嫌弃,反而觉得可口、温馨。在紧急状态、困难时节,大家懂得了反省、懂得了珍惜,同心同德,以实际行动“共克时艰”。
听了这位女士感慨,我想起《论语》中的一段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意是说,吃粗粮喝着水,枕着胳膊躺在天地间,也乐在其中。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犹如天上的浮云。《佛遗教经》亦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无论世出世间,快乐大凡有两种:一者自利之乐,知足者即可享有此乐;二者利他之乐,即从服务他人、利益社会中获得的快乐。眼下国人虽然被“禁足”家中,但绝大多数人都懂得,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而且大家都在牵挂着被病毒感染的患者,关注着抗“疫”前线的勇士。不经意间,将知足之乐与利他之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
今年的春天虽然寒冷些,但冰河解冻,燕子就要飞回来了,坚定信心,一切都会在热情中暖化。正是:
防控疫情见真心
自利利他乐无穷
但愿天下无灾难
万有和谐共存荣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热文推荐
-
明白这些,哪有时间去生气、烦恼?
有些人常问:东台有聪明文殊,为什么南台还有智慧文殊?好像是重复了吧?实际,聪明和智慧是里表的关系。里,根本就是讲的智慧;那表,有了根本的智慧,也就是建立起来认识宇宙和人生的智慧,才能够在事相上懂得处理人事的技巧。如果单有聪明,只是就事来论事,就人来
-
会吃饭,你也能吃出功德
佛法的智慧体现在生活中。会修行的人吃饭也是修行。很多人好的爱吃,不好的不吃。爱吃是贪心,不爱吃是瞋心,不好不坏是愚痴心。 寺庙过堂,师父们正身端坐,先做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
-
念佛人怎样面对逆境?一句弥陀速转违缘
我们念佛,怎样面对逆境?在净业持名四十八法里面说到,凡是一切逆境当前,我们要用智慧来观照。了解这都是过去世的因缘,现在照面因缘和合了,我们必须学会面对。逆境来了不可以再起恶念,就像冤家对头,或者事上的不顺等等,因为生起恶念又种了恶的种子,它会引
-
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
你的人生中,有一个你一心想要战胜的对手吗?当新来的同事能力比你强,老板开始踩高捧低,你找不到了自己的平衡点,这时你是否想战胜他?其实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名叫《射艺之禅》,是讲射箭艺术中的禅道,里面的话讲得非常好。
-
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布袋和尚说:“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六波罗就是六度。怎样来布施?布施不是单单拿衣物钱财,用功是法布施,爱语说话也是布施,在生活当中忍让一点还是布施。持戒,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就自己的本分持好自己的戒
精彩文章
-
佛陀出现在世间的十种因缘
(如孝法师) 《华严经·如来性起品》讲如来出现于世的因缘可概括为十种:第一种,在因地发无量的菩提心,不舍一众生。没有一个众生是如来不愿意度,不愿意帮助的。佛陀在因地的时候并没有很殊胜的福报或者愿力,但他发了无量的菩提心,且落实“不舍一众生”。这当中的核心是“无
-
佛陀并不极端,提倡中道圆融!
(静波法师) 佛陀主张树下宿,日中一食,但他接受信众的供养时,也是随缘而住,随缘而食。他所说的树下住,就是不要给别人带来负担,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日中一食也是如此。意思是,佛陀的佛教,从不给大家添麻烦,过一种随缘自在的生活,所以他要提倡,树下安住,日中一食等
-
念佛无用吗?靠佛吃饭的“草民”
(净宗法师)踏实的人生,犹如野草紧贴着地面,混和着泥土任人践踏,不受关注却顽强地生长。念佛人是草根阶层,念佛文化是草根文化,从来就不是贵族,他们是最卑微的存在,拥有最顽强的生命。
-
为什么从小就胆小怕人?如何化解?
(妙舍法师)请问师父,我从记事起胆子就小,怕见人,不敢也不知道怎样与人接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喜欢与人接触,见人总有恐惧感,感恩师父慈悲开示,是什么因?该怎样化解?感恩师父。
-
能忍法师:世俗中的那些事
(能忍法师)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是应该什么都不争不要,遇到别人争抢一味退让,视为吃亏是福吗?那这会不会助长他人的贪心呢?佛弟子到底应该怎么做?
-
人为什么要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济群法师)师父,大家都说要安住当下,可我们不是在懊恼过去,就是在担忧未来。总是没有办法安住,这是为什么呢?
- 区域:中国·广东·汕头
- 流通处:15913912932
- 建议:jianyi@gming.org
- 站务:admin@gming.org
- 客服邮箱:hy@gming.org
- 友情链接:13006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