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之人是什么样的?
2020-12-31 [其他汉传法师]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如尧帝处茅茨。禹王卑宫室。颜回居陋巷。只贵其德。不重宝严。读古者。无不景仰其风】
你看,知识分子总是有些酸气。我们不要求华丽,我们就要朴实无华,我们重德的修养就行了,干嘛一定要弄得这么华丽,贪图奢侈?
【答。此由弥陀大愿所成。亦由诸上善人净行所感。不待造作经营。又由弥陀大开方便。随顺众生厌秽忻净之心理】
无需造作,是自然功德的感应。就像这个人道德到了,大家都会聚拢到你的身边,都会被你的道德所感召。难道还要他想,我要好好修道德,我修成了之后大家才能聚集到我身边来,我才能获得大家的崇拜和恭敬。那这个人是有德之人吗?不是有德之人。
再有主要是为了随顺我们众生的这种心理,“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我们众生都是有欲望的,这种欲望有些是浊恶的,慢慢地再把他引入到佛的智慧之中。一下子让众生进入佛智,他进不了,勉强进了也会出毛病。业是一种障碍,说起来也很无能为力。
热文推荐
-
睡觉之前,能不能躺在床上听经闻法、持咒念佛等?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
说能看见轮回,往生天界这种话的师父,能信吗?
附佛外道,都喜欢假借佛法的修行道理,来宣扬一些神通感应的事情,以此来衬托出自己的能耐,有多高有多大!这种方法,往往最容易迷惑初学佛的人。而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他会耐心的为人破迷解惑,以理服人,让人身心豁然开朗。所以邪正的区别,自己要懂得判断。
-
每天念佛一万声的老菩萨抽烟,可以往生吗?
请问师父,有一位老菩萨79岁,每天念佛一万声。老菩萨抽烟,可以往生吗?
-
可以床上听佛歌吗?天天在一个地放生好吗?
微友:阿弥陀佛,师父你好!请问师父,我喜欢睡床上听佛歌可以吗?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喜欢听,能静心就好。微友:请问师父,天天在一个地放生好吗?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可以观察这样是否能保护众生,如果足够安全是可以的。否则,可以做些调整。
-
早上没刷牙没洗脸能诵经念佛吗?
微友:阿弥陀佛,法师好!请问早上没刷牙没洗脸能诵经念佛吗?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学佛也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佛的开始。
精彩文章
-
活着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利益众生
(仁德上人)人活着就要有生存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来世间走一回,不是为了自私自利自找烦恼的,而是借用身心行菩萨道,普度利益法界的一切众生。我生是为了众生生,死也要为了众生死,死活都是为众生,决不为了自我、自私自利活一秒。
-
谦下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一种修养
(如瑞法师) 谦下,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一种修养。《易经》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是说君子以谦下之心默默培养自己的德行,能做到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我们还可以从“谦”字的结构上来分析:谦,是一个会意字,从言、从兼,表示能听取各种不同的
-
放下和放弃一样吗?放下与放弃的区别
(明海法师) 好多人常把放下和放弃混淆。放下和放弃是不一样的。放弃是我费尽心思去做一件事,结果不如预期,我以为会有一百分,劳心劳力后却只有五十分,我失望透顶,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愿去碰类似的事件,我也打内心深处认为这些事,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
-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还是持名念佛吗?
(大安法师) 这个以念头为一根线只是比喻的说法,你不要执著它是一个非得要穿一个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的念头要从当下这一念开始。这一念你抓住以后,就好像在众多的头绪纷繁的乱麻里面,牵了一个头出来,你把这个头牵出来以后,不要让这个念头打失。你紧紧抓住这一念,让这一念
-
自心,既是因缘之本,也是因果的源头
(觉真法师) 自心,既是因缘之本,也是因果的源头。说到这里,我们可对佛教的因果论,作四点分析。1 自力创造非他力:一个人的遭遇,生活变迁,命运走向,都决定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即身、口、意三业)。乞求上苍,求神拜鬼,或祈望有什么别的力量来帮助你,这只是人类自身脆弱性
-
空性和真如的区别是什么?
(能弘法师) 事实上有一些经论讲空性就是真如。他认为我法二空当体就是真如,他所理解的真如就是空性。那么这里说“证入空性而还没有证入真如”又是怎么回事?这里的证入空性有两方面。一个假如是小乘解脱道的话,他证入空性,就是证入我空(有一分也证我法二空)。证入我空的圣者
- 区域:中国·广东·汕头
- 流通处:15913912932
- 建议:jianyi@gming.org
- 站务:admin@gming.org
- 客服邮箱:hy@gming.org
- 友情链接:13006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