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既是因缘之本,也是因果的源头
2021-01-09 [觉真法师]
自心,既是因缘之本,也是因果的源头。说到这里,我们可对佛教的因果论,作四点分析:
1.自力创造非他力
一个人的遭遇,生活变迁,命运走向,都决定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即身、口、意三业)。乞求上苍,求神拜鬼,或祈望有什么别的力量来帮助你,这只是人类自身脆弱性的反映。当然,这也反映了人需要安全,需要自卫,需要保护。
可是,你若不能帮助你自己,还能妄图他者会来帮助你吗?因果业报理论清醒地启示我们:福岂他求,缘须自结。人,只能是自己帮助自己,自己拯救自己。自力创造非他力。人能改善自己,人要以自己的正知正见,以自己健康合理的行为,改变自己的现实,改善自己的处境。人只有自己帮助自己,别人才会来帮助你。
2.机会均等非特殊
任何人都可种善因,得善果,任何人都能因善业,得福报。一个人的尊卑胜劣、兴衰成败、福祸凶吉,不依社会出身判定,而是依自己的心态、心行、所作所为是善是恶而决定。思想可以改变,行为可以改变,所以业也可以改变(前面讲到“鸯掘魔”的故事,就是一例)。
既然生命的可塑性很大,命运的可塑性很大,任何现前的情况并不是无可挽回,人的悲观、失落、消沉,是没有道理的。天无絶人之路,人无絶望之理。在因果律面前,人人机会均等。
3.前途光明非絶望
纵使因为自己的偶一失足,一次小小失误,或环境的薰习迫使,自己走错了路,误入陷阱,甚至造作了重大罪业,无力自拔。但是,因此招来的悲惨遭遇、不幸果报,那也并非永远承担、沉沦无底的。
一切果报,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终究可以透过自己身心的调整、转变、改善,心态变了,心行变了,心灵的境界变了,终能到达新的圆满的终点。失败不可怕,迷途不知返才可怕。错了,可以重来过。失败了,可以再努力。自心向善,自淨其意,种善因必得善果,因此,因果论就是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机会,给人光明的前景。
4.善恶有报非怀疑
在生活中,也确实有好心不得好报,好人受苦,恶人享福,做坏事反而飞黄腾达的现象,所以,就有人不信因果,或怀疑因果,这当然是一种误解。佛教讲三世因果,业报并非一定现生现世。果报现前,也有因缘,缘不到,条件不成熟,果报就可能延迟到下生或若干生以后。所以报有“现报、生报、后报”三种。
现报是当时、当世报,生报是来生再报,后报有可能经二生、三生乃至百生千生而后再报。难怪我国民间也有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说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统统得报”。佛经中亦云:“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四)。
但是,我们也要指出,佛法不是宿命论,不是定命论,我们不要忽视了现生的努力,所谓“活在当下”,当下努力,当下的忏悔和转变,当下广种善因,广行善业,广积善缘,依然可以改变未来的果报。虽然曾经中邪犯恶,作过坏事,只要改正了,依然有重罪轻受或不再受报的希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觉归真
热文推荐
-
中国佛寺建筑的结构与特色
中国佛寺建筑的结构与特色 觉真 内容提要:中国佛寺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早已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往今来,许多珍贵的建筑实例,都是有赖于寺院才得以保存至今。当我们面对这些宝贵的遗产时,如何保存好现有的佛寺古建,能够“修旧如旧
-
面对压力,做到这十三条你就是菩萨
1、压力是好事,它使人警醒,不会犯错。即使有错,不怕认错,敢于认错,错了能改,勇于承担。不把责任推给别人。 2、压力是动力,它促使我们精进。不懒散、不放逸。 3、压力是人生的需要,生存的必然。
-
快乐人生
大海之所以大,是因为清水可以流进来,浊水也可以流进来,鱼龙虾鳖有,泥沙草石也有 它没有选择谁,也没有拒绝谁 人最可贵的是有一种开放,宽容的襟怀 开放是一种智慧,宽容也是一种智慧 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
-
家有万金不富
家有万金不富 觉真法师 老秀才“家有万金不富”,在于十个女儿各有盘算,只想着自己。老子的《德经》却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只有让别人得,你的价值才能体现。对于企业家来说,遵守游戏规则,按游戏规则游戏,就是利益最大化。而保证这个“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基础,
-
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
和谐,是内心的修持 和谐,是生存的智慧 作为香港佛教界的代表,我首先向今天与会的大善知识,诸上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我非常感谢本年度六宗教思想交流会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宏大
精彩文章
-
空性和真如的区别是什么?
(能弘法师) 事实上有一些经论讲空性就是真如。他认为我法二空当体就是真如,他所理解的真如就是空性。那么这里说“证入空性而还没有证入真如”又是怎么回事?这里的证入空性有两方面。一个假如是小乘解脱道的话,他证入空性,就是证入我空(有一分也证我法二空)。证入我空的圣者
-
如何正确认清自己?
(达照法师) 善士问:如何正确认清自己?达照法师答:学习佛法整个过程都是正确认清自己,包括认识我。我们认识自己其实只有两样,第一样就首先认识我们的烦恼:有多少烦恼,它的前因后果,因缘果报;第二个就是要认清我们的清净心,真如本性。
-
布施衣服、供养袈裟的功德
(湛严法师) 你想要有衣服穿,你要多布施衣服,或者布施僧伽衣给出家人。(《佛说布施经》里面讲了37种布施,其中第十四种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第二十七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脱衣服。)红色袈裟代表广度众生的悲心,你如果愿意去供袈裟,七世不脱人身。要不要供啊?
-
佛法与老庄思想有什么差别?
(心道法师) 老庄讲道法自然,佛法讲唯心所造,因果不昧而非自然形成。如果心不制造,“自然”出不来的,也无法凭空捏造。
-
一切唯心所现和一切唯识所变的区别是什么?
(能弘法师) “一切唯心所现”,在《楞严经》上说,一切法非因缘非自然,而是真心所显现。迷了真心,就有身心世界现前,除了真心的本体以外,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妄想。所以三界唯是一心,心外无法。有情的三界,乃至无情的器世间,也就是我们正报的身心和依报的环境,都是真心
-
教理是懂得,但是都浮在表面上,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 修行佛法不是在做学问。修行佛法要解行并进,儒家讲要知行合一的。知之非难,行之为难。往往你知道并不很因难,问题是你要做得到啊!一切宗教首先要付诸践履,你去做啊!说得了一丈,不如行得了一寸!所以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呀?要吃素,要念佛,要拜佛。你要从事相上做
- 区域:中国·广东·汕头
- 流通处:15913912932
- 建议:jianyi@gming.org
- 站务:admin@gming.org
- 客服邮箱:hy@gming.org
- 友情链接:13006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