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后尽未来,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岂究竟至极无加之孝乎哉。 法德放生活动以弘扬【众生平等,尊重生命,慈悲救护】为宗旨。倡导维护 ...
身相端庄,人皆喜见,但许多人不知获得端庄身相的内在因果,只知道从容貌上整容或妆扮,这些只是外在的遮挡,而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身相端庄。曾有一个小伙子,成婚后喜得贵子,本应是万分高兴的事情,但身边的亲人朋友总说小孩长得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妈......
虽然每天都在听经闻法,但就是智慧不生。我估计原因就是法不入心。有些人可能每天都在听,但是真正能入心的很少,大部分是入脑,然后睡一觉又忘了。这样的问题主要来自哪里呢?其实有慢法。现在很多人因为网络发达,闻法听开示好像都很简单,来得太容......
善士问:家庭、金钱与佛法修行,三者如何结合起来,达到家庭和睦,财富够用,今生又能修行?达照法师答:这个想法倒是很多人都想要的。事实上修学佛法也不止是家庭、金钱了,就是你的整个生命、你的整个世界都是在往好改,前提是你要先懂得佛法的核心......
清朝乾隆年间的道彻法师,是钱塘人。他出家的时候,在半山岭的安隐寺。刚开始,他去参崇福、高旻的这些祖师、尊宿们,就是大禅师,之后发明了根本,就是开悟了。开悟以后,他又还回来,专修净业,当时在杭州北门外四十里打饭桥,文殊庵。...
有些人办事时,另有企图,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心不在焉,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以权谋私,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冲动狡诈,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总之,办事的人,假如不公正、不端正、不尽心;就会坏事、惹......
财布施会有穷尽之时,而法布施时时增长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受财布施者,他所得到的是当前的利益,而受法布施者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得到利益,就算是在以后的无量世之中,这些法益也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他,直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止。...
念佛的法要至心信乐一心不乱,我们在这里找找看、我们就不会只是停在我想信就信、想乐就乐。这个信是有条件的,你信的下才乐,信为欲依、欲为勤依,所以你乐的下来就会精进,那时候你再念佛就流畅了。有的人只能勉强的念、那个理由在哪里,所以这里面......
人,我们很难面对自己的心的。就是很难跟自己沟通,很难看到自己的一面。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观察呀,观察众生,观察万事万物。就是极少有人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就是思考一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
佛,原文buddha“佛陀耶”,译为汉语就是觉悟的人、智慧的人。最初,佛陀,指释迦牟尼佛一人,后来,凡是已经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断尽烦恼、习气,达到觉行圆满的人,也都称为佛。所以,佛,不是造物主,不是救世主,不是神,不是天人,不是掌握人类......
其实一个年轻的生命会提早的离开,一定是有些原因,他自己本身可能也有些问题。这么年轻就走了,他对生命肯定没有信任感的。在他和亲人相处的过程中,可能时不时的透露出做人没意思的想法,等于是他对自己的生命是灰心的、没有热情的,他没有看清楚自......
在净土教史上,有好多主动舍报归西的莲宗祖师。确实也有居士也问过我说,这不是属于自杀吗?可是《净土圣贤录》里边,记载了好几位这样主动舍报的。要么是当时他觉得于住持正法无益,就是说这个色身留着没用;要么为了度化众生,具足了福报因缘的弟子......
善信问:顶礼法师!阿弥陀佛!师父,破情执指的是什么?觉火法师开示:就是破人我执。六根执着,有我执才有相。要发离相广大心,度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但实无众生可度,还要去度众生。在这过程中,自然妄想就熄灭了,我执就破了。阿弥陀佛!...
咱们的五台山文殊菩萨这个名声传得可远了,不光是我们在传递,是过去、现在,十方诸佛、十方菩萨,早就已经传递了,我们这只是再延续一下,加一把火,再加一把劲。尤其我们就是来为菩萨服务的,这个平台就是如此。...
我现在问大家啊,这样(法师举起右手)你们看见什么了?(法师连问三遍)问每个人都看见什么了?你们看见这个手了吗?(众:看见了)错了,你们该看见的都看见了。因为眼前的虚空这么一大片,你看你居然都没看见。我问你看见什么了,你说“看见您的手......
我们能听到得生到净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这个咒大家都叫“往生咒”,全名叫“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咒能够拔除一切业障的根本。现在我们世界上人愚昧不好教。我有一个宁波的弟子,她在大佛寺拜过师父以后,在我那个老方丈殿住着。...
咒是四种陀罗尼之一。陀罗尼翻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念《往生咒》能助你迅速往生西方,经说:「能诵此咒,佛住其顶,日夜拥护,怨家不得其便,临终往生极乐。」...
问:一天梦里梦见一个得肺癌晚期的亲戚家里来了很多人,感觉有些像过世之人。于是我与他们念往生咒,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很是欢喜,一会就不见了。答:很好,往生咒中第一句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梵音,直接念南无阿弥陀佛更好,南无阿弥陀佛。...
那接下来就是《往生咒》,往生咒不是专给死人念的,也不是专给活人念的。念这个咒语就是我们将来以后的去处,我们将来以后要上哪?我们现在想象的将来以后想往哪里去?我们向往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想往哪里去生存?我们想生存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相对比较清闲,我日日念佛,念经,那一段时间也比较精进,早上起来找没人的地方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办业务的时候走的路上念佛号、往生咒、准提咒等。一日晚上睡到凌晨3点左右,梦见我走到一池塘边上和众人说话,池塘不大,约有3......
先生和孩子吃了一顿牛肉餐,惹了要经者回家,全家人情绪不对劲:昨天晚上先生带着孩子去吃自助餐,先生没修佛没吃素,他们吃的荤的自助餐,烤牛排店。我当时不知他们去自助牛排店,回来后得知此事,我简单地询问了一下,都吃了些什么,当时也没有怎么......
问:师父最新开示,例假期间可多念往生咒,请问,每天功课已经是49遍往生咒,还需要再加念49遍往生咒吗?答:应该加念。问:念之前怎么跟菩萨说呢?或者怎么祈求?答:用不着跟菩萨讲,意念中记住就可以了。妇科的例假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小生物在里面,......
善士问:南无阿弥陀佛!我以前只念往生咒,但有师父让我念佛号,有点纠结怎么办?觉通法师答:阿弥陀佛,你不应该光念往生咒,念佛,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都可以,不应该纠结。...
一步一步的环节都是向这方面来努力,向这方面付出,向这方面奋斗,向成佛之路靠近。我们在这个娑婆的海洋里,五浊恶世的这个大海里要接受住考验。所以这个佛号每天要求多少,念佛念经多少啊等等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都是为下一步做准备。...
我们家于2016年8月搬入新家。搬家时,将一张搁置的旧床垫一起搬过来用。这张旧床垫很软。自从搬家后,发觉我每天早晨起床后弯腰从地板上取袜子时,我的腰疼。我猜测很可能是这张床垫子太软造成的,因为我搬家前是不用垫子的,直接使用硬板床。于是,我......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完整注音版。...
善知识有很多种。有证德善知识,有修德善知识,有教德善知识,有悲德善知识。所有的这些善知识,首当其冲就是要有证德的,就是已经超凡证圣境的善知识,印祖就是这样的善知识。所以,在善知识的抉择上,你要抉择看谁大,这是有差别相的。他的证量大,......
听不听,要看你自己的发心。《金刚经》确实不是让你用意识去懂的。《金刚经》讲的是空性法,所谓的懂,属于有为的差别相。所以,如果你想听大德讲法的视频,可以,因为你不能入这个法,你的根器不在上,而在下,那当然还是要积累功德。因为上根器也是......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叫做殊胜加持?就是加功努力持到无我无人无众生的无上法上,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殊胜就是特殊,有别于世间分别对待的,胜出我们世间下意识的对待执着的境界。我们就这样不分别去读经的时候,就已经加进去、持起来......
我们学习经典和读诵经典,一个是解门,解就是理解、了解、乃至研习。一个是行门,就是印祖开示的读诵,就是用佛从心地真如法性中称性流露出来的圣言量,让你没有一念妄心地去跟它对接。所有的修行法门,不管念佛、持咒、礼拜,实际上都为了一个目标,......
外国人他虽然不了解《心经》的意思,但他按照《心经》的音节一直这样持诵下去,绝对比我们理解意思的人修行速度快得多,也高妙得多。比如说咒语都是印度的梵音。在印度人眼中,我们就是外国人。我们现在持咒难道就不起作用吗?不仅有作用,而且好像持......
我们都知道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的行愿是成佛之行,也是成佛之愿,说白了,修行普贤十大愿就能够快速成佛,所以这行愿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一愿,礼敬诸佛。大家对于一切众生恭敬吗?我这样说,可能你会觉得很难理解,这里明明说的是礼敬诸佛,为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完整注音版。...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以怎样的生命状态去面对新的开始?现在我们坐在法堂里,还蛮辛苦的,你怎么克服寒冷和懈怠走到这里呢?实际上在这里听听,有时候心只要一打开,佛光照进去,就会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克服寒冷的力量,我在这个寒冷的法堂里,也找到了......
《法华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尊者翻译的,一共有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法华经》在佛教里被称为是“成佛的法华”。本师释迦牟尼佛经过前面四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的开权,循循善诱,在法华会上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实指......
法界宇宙万有的本体是诸法空相。所谓的“诸法”即是前面所讲的一切缘起之法。缘起之法在我们凡夫的认知中,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这即是缘起法的特性,既然是众缘和合的产物,必然有无常的变化。...
你说我现在愿意往生,等一下我愿意再轮回,天天在轮回,天天愿意在轮回,那你到底有没有信啊?你信的力量还不够。如果你现在按照“现在愿往生”的这个愿跟往生完全融为一体的时候,包括刚才念的阿弥陀佛,念得很清净的时候,你生活当中人家跟你吵架,......
当别人没有那么好的时候,如果拼命地说别人有那么好,那么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妄语?当然是一种妄语!所以我们需要理性,不能一厢情愿。但是,我们习惯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目地跟风!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大家都会这样讲,并没有考虑这是有可怕的后遗......
如何从过去的一年走出来,迎接新的每一个成熟的时光?一切过去已经过去,一切未来需要珍惜和创造。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生活的历练,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人也有他的责任,他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如果没有佛法的知见,我们很难知道人生是什么,每天在人......
我们在娑婆世界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就生莲花一朵,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带着莲花来接引我们。在我们最初发心念佛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会有莲花生出来了。你越精进,莲花就开得越茂盛;如果你懈怠了,莲花就枯萎了。...
因为有宿世的熏习,所以这一世看到自己前世的东西,或者听到前世听闻过的法,就会特别欢喜。比如宿世喜欢净土法门的修行人,这世听闻净土就更加喜欢,过去生的习气也可能延续到这一世。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用以观察自己和他人。...
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断除,就是不偷盗。我们看讲义,请合掌。不与而取他物,名为“偷盗”。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诳取、抵债不还、偷税、冒渡等,令前人失物,并名为“盗”。...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当中,做梦的时候耳根是怎么回事呢?“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这个“不思”,什么叫不思呢?这指的是第六意识。在做梦的时候,第六意识分别的功能是完全被梦境所缠缚,而忘失了梦境以外的......
地狱道是最苦的,它的恶因就更大一点。首先他接触的是恶友,邪知邪见,不信因果不信轮回,本性上非常的暴恶,念念相续造上品的十恶业以及五逆的重罪。五逆重罪就是对自己有恩德的父母、圣人他都敢去杀,加上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上两节课都是讲有关传承的一些内容。因为佛法没有传承,学法就接不上法流,就得不到加持。在传承中,如戒律的传承、法的传承,其中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必须明确,就是“戒从僧受,法从僧得”,这是一个不能动摇的原则。...
斋天,起源于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所著的《金光明忏法》,此忏法是依《金光明经》而制定的。《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与《仁王护国经》《妙法莲华经》合称为“护国三经”。到了元代,天台宗慧光法师从《金光明忏法》中摘录出供天一节,于每......
我们常说“珍惜当下”,若只把这四个字挂在嘴边,“当下”便已过去;若纠结于之前错失的,便又耗费了“当下”;而再忧心仲仲去思虑即将到来却又未至的彼时,所拥有的“当下”便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其实,“当下”便是呼吸的每一瞬间,此刻的眼中所见......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在烦恼、贪瞋痴里熏习得太久了。这些习气、烦恼、贪瞋痴,想要在念上一、两年佛后就全部消灭,这只能是一个妄想,我们会因为这个妄想而痛苦、纠结。现在怎么办?我们要多练、反复的练、不厌其烦的练,这就叫做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世上找不到一帆风顺的人,每个人都是在挫折与失败的陪伴下成长的。不能因失败而失落失意,应当于失败中总结经验,再创辉煌;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韩信有胯下之辱,孔明有街亭失策。由此可知,吃得了亏,受得了苦,......
帝释天本是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梵文中,释迦(?akra)意为”能够、有能力”;提婆(deva)意为“天人,神明”;因陀罗(indra)意为“王者、征服者”,合起来就是“能为天界诸神的主宰“,简称“能天帝”或“释天帝”......
佛法中没有提到过顺星、犯太岁这些,民间信仰中有。你也提到说,经典中和《印祖文钞》中都没有见过这个法,说明你是个有福报的人,学习《印祖文钞》和经典。我们看《印祖文钞》中,不要说太岁、顺星了,就是讲到扶乩,连伽蓝菩萨关老爷都给真实地请来......
六和合,是释迦世尊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为僧团制定的共住规约。分别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样的群体,有著共同的见解,奉持共同的戒律,过著共同的生活。思想、行为、制度、经济,都能和同。所以,有了它,......
天台宗所说的空假中三谛,又称之为圆融三谛,所阐述的理论为诸法实相,其体为一。空假中三谛是一非三,空非偏空,假非偏假,中亦非空假之外而有中。随指一法即空,即假,即中。谈空当处,必俱即假,即中;谈假当处,必俱即空,即中;谈中当处,必俱即......
佛像一定要供在佛堂中间,菩萨供在佛像两边,诸神供在菩萨的外侧,可以作为三宝的外护。请他们跟你一起学佛,也让诸神亲近三宝,请他们做佛教的护法善神。你可以替他们做个三皈依,他们也是佛门弟子了,请他们修学佛法,种成佛的善因,跟你一起共修,......
一个人适合哪个道场,一个看业力,一个看愿力。心中无大愿,你以为自己在选择道场,其实是业力的驱使,万般都是业,半点不由人。心中有愿的人,就看个人自己内心的准备,然后感召相应的道场、同修、善知识。如果一定要说有所选择的话,基本的条件,要......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中国佛教一代高僧大德智敏上师,诞生于一九二七年,2017年8月5日(农历六月十四日)晚上8时,智敏上师因病在多宝讲寺安详示寂。世寿91岁,戒腊62夏。9月25日,多宝讲寺将智敏上师的舍利照,殷重发布。以供大众长时瞻仰忆念,愿见者欢喜!并祈愿法师不......
毗沙门天王,即是掌管财宝之天神,又称为多宝藏菩萨。在《增一阿含经·三o二》中曾记载毗沙门天王帮助一位极为贫困的鸡头梵志,准备种种食具供养佛及僧众,乃至修得阿罗汉果的故事。虽然对天王描述不多,但故事却耐人寻味。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次......
万年寺是峨眉山众多禅院中的一个,它的无梁砖殿为国家级保护建筑。在万年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名叫广浚的僧人常在这里弹琴诵经,广浚禅师的琴声不仅让游人香客如痴如醉,就连天上的仙女也陶醉其中。有位仙女为了听广浚禅师弹琴,躲藏在了寺庙......
佛经上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迦叶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平凡的妇女,她目睹了迦叶佛入涅槃,就发了一个大愿心,要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的舍利。当时还有三十二位善女人,发愿帮助她一起造塔,最后终于成全了她的大愿。因为造塔的善业她就生到了忉利天......
今天我们要讲一位无名僧的故事,清朝的一个和尚,但是谁都不知道他叫啥。事迹很有名,在当时的湖北的黄州一带游历。他是一个死心念佛的道人,不管白天晚上,念佛从来不间断。叫别人也是,“嗯,阿弥陀佛”。别人叫他也是,“嗯,阿弥陀佛”,就是这样......
某居士来寺院找到师父,说:“有个问题请教师父。”师父:“你说。”居士:“一个学道的人,带我去了中灵山,我在那里把三尺红布烧成灰烬,再用另一片红布把灰烬包着带回了家,灰烬放在了家里的香炉里,红布怎么办,自己不好处理。”...
张善和,唐朝长安人,以杀牛为业。临命终时,看见几十头牛前来索命,作人的声音说:“你过去曾杀我。”张善和特别害怕,告诉他的妻子:“快请僧人来救我!”僧人来到后,对张善和说:“《观经》上说,如果有人做了恶业,死后理当堕入恶道,但如果能至......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为长期生病,不仅身体枯瘦,面容憔悴,甚至因为没有人照顾而污秽不堪,身上散发出阵阵恶臭。有一天本师释迦牟尼佛带领着弟子们来到生病老比丘的住处,跟佛陀同行的弟子们见到老比丘的屋里如此污秽脏乱......
《大智度论》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阿罗汉受龙王祈请,常到龙宫说法应供。一次,阿罗汉应供后回到住处,把钵交给他的沙弥徒弟去清洗。当时钵中残留了数粒剩饭,香味非常,沙弥忍不住吃掉了饭粒。他顿时感觉满口溢香,于是便对龙宫的食物生起了......
中道:常住会议上,维那师反映某僧敲铃鼓太过用力,影响整个上殿效果。该僧表示:“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师开示道:“铃鼓敲得那么重,你是准备换新鼓吗?‘镇魔军’靠的是声音吗?敲铃鼓轻重有度,有时候会重一点,但不能过重,凡事点到为......
一僧初来寺院常住挂单,除上殿之外,眼里总有活——比如,给大殿前面每棵柏树一周围个矮栏;把斋堂旁边不平整的路面重新铺好;爬上洗漱间把屋顶修好……师开示道:“一般来寺院的僧人,第一个月单金都是500元。演修法师过来,第一个月1000元,为什么?......
我们有自私就难免有过失,对生命的提升一定要忏悔知耻。不该做的重恶避免不要去做,对于生存生活必然的恶,一定要知道羞耻懂得除了生存生活还有生命的提升。靠忏知耻悔不再造提升生命的价值。发愿不再随习气,恶法,习惯自私而继续生活,自私少了就会......
供养以法供养最,财供养、法供养要三轮体空。供养三宝就是供养众生、供养自己,供养无所住功德最大。带众生供养、带亲人供养,功德回向众生。真供养要无所住,舍得要无贡高我慢。...
了知生灭而发心无所住,我们发心都是生生灭灭的,这个心就是住在了生灭上了,这个发菩提心就生生灭灭就时而有时而无。这个住就是有所住了,住在了轻易舍弃的很容易就转变的生灭,而不了知生灭的身心事上了。了知生灭更要了知,知生灭同时生不生不灭的......
国家可以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需要,宗教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理的需要。没有宗教我们会随着欲望而流,五欲炽盛烦恼结集造无量罪受无量苦。对宗教的基本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用抵触怀疑包括讽刺性的态度去对待宗教。因为宗教是我们内心真正的导引,除去文......
修斋功德成就法会具供养结缘布施,修斋应具觉悟般若,透过对三宝的供养依法觉悟六波罗蜜是解脱利他法。修斋应身心清净持戒发大乘心除去染污谄曲心,以理路觉悟行修斋做功德成就具解脱具菩提行。...
听到一则往生净土的事例,更能感知弥陀大愿与如实念佛必然不虚,必于临命终时正念现前,蒙佛接引得生极乐世界。在这业力牵引业障障碍、烦恼滋生、各种说法、理论、戏论概念疑惑不信的种种障缘中,念佛往生净土的依然存在,这也是给我们这些知苦难的众......
时常思过去 所做业不亡 看似困于此 实是不知妄 业由何所做 妄在那里藏 只知忙所累 不理真实相 弥陀念的勤 自问又何想 生与不生者 直下且承当 不做替死鬼 亦不发宝藏 就地归本处 此后愿莲邦...
怎么样让“生活禅”不是一句空话?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禅?我们每天行住坐卧、吃饭、睡觉就是在生活,工作、往来也都是在生活。那禅是什么?禅本不可说,但禅不可说并不是就不能去领悟。我们都知道“拈花微笑”的公案,佛陀在灵鹫山拈花,百万人天不......
道场一定要以戒为师、以法为行,这样道场才能长久。佛法的本质是利益国家社会和一切众生,在修行中要不忘利益一切。守国法不受世间牢狱刑法之灾,守戒律不受三途之苦地狱之难。远离欲望就是远离灾难。...
在禅修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最主要的是要开发五种善根,从五种善根开发五种力量,对治五种障碍,这个就是五根、五力。开发了五根、五力,然后对治五盖。《阿弥陀经》里边讲到了极乐世界的众生也要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我们在修禅修的时候,其......
念佛法门是易行道,它特别在哪里?它简单、方便、究竟、了义。它是以法藏菩萨因地的难行道作为基础的,容易达到效果、圆满我们的生死大事,不让我们走弯路,是易行道。这个易行道是相对于通途法门来谈的。通途法门就是像法藏菩萨因地那样,通过捍劳忍......
《瑜伽师地论》所讲的闻法当起的五种想:一、珍宝想。人生难得,佛法难逢。能够得到人身,又能够听闻佛法,实在是难遭难遇。所以当我们听闻佛法的时候,应作珍宝想。佛法就像世间的宝贝一样,人人都喜欢,珍贵稀有难以得到。二、眼目想。一个人如果没......
什么叫十法界?我们知道的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地狱、恶鬼,属于六凡——凡间的道,还没有到圣。圣跟凡是相对的,凡道就是六道轮回。四圣指的是什么?事实上指的就是声闻,就是我们讲的阿罗汉,缘觉就是我们说的辟支佛,接下来是菩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相同或不同的需求,有需求就有要求;互取所需,公平和谐。需求财富时,就要求工作;需求权力时,就要求升官;需求后代时,就要求嫁娶;需求离苦时,就要求修行。所以,有要求是很正常的,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对方建立公平......
这段经文是说塑像供养,画的、印的纸像,铜做的、铁打的、木雕的、泥塑的,不论什么材料都可以。为什么说南方清洁之地呢?南方清洁之地是两个铁围山之间,我们是得不到这种清洁之地,那是阎罗王住的宫殿处,那个地方是地藏王菩萨在南方化导众生。...
一晃学佛二十余载了,其中的冷暖甘苦,不堪回首。尽管从接触佛门之初就结缘净土,但在真正修持这一至圆至简法门的过程中,也走过甚多弯路,以至于年纪一大把了,末学还是水泡石头,找不到契入的法喜。这其中最刻骨的一段经历,着实让末学在心魔的迷宫......
明朝末年的政治黑暗时期,常有人受到无端的政治迫害而下狱,甚至枉死,即使是出家的僧侣,也难以幸免,遍融大师即是一例。当年,大师驻锡在杲日寺讲解《华严经》时,有位狂僧冒犯了太宰被关起来,他托词说遍融大师也有关系,大师因此也一并被牵连入狱。...
呱呱落地的婴儿,以哭声来索求所需,可谓之求。渐渐长大,父母为之择名校,可谓之名。有了名,相随而来的是利。挣钱为求大房、名车、地位,可谓之利。为保名声永久,地位永固,谓之权。求名、求利、求权,其实没有离开痛苦。无论是亿万富翁,拥有多少......
上次和净雄和尚聊天,讲到了随缘。大和尚提起了南普陀大悲殿旁有个牌匾,一个写“随缘”,一个写“无我”。大和尚说:“只有达到无我,才能随缘。”有的人,一学佛,就说,随缘吧随缘吧。好像境界很高。其实未必的。说随缘的人,一是没有斗志的人,一......
佛教真正融入中国,被老百姓接受的,就是地藏菩萨和十王信仰的建立。人除了生死两大事必须找宗教以外,其它都未必。而地藏菩萨和十王,都是管人的死亡的,阴间的。一般分为三大系统,人间、神仙、地狱鬼,大概就这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都是结构庞大的。...
原料:芥菜、素腐、中芹、姜、胡萝卜花。调料:盐、蘑菇精、胡椒粉、生粉水。做法:1、芥兰洗净去叶,斜刀切片,素腐一开二,中芹洗净切粒,姜切片。2、锅中注水烧开,倒入芥菜焯煮1分钟倒出沥水。3、起锅热油,待油温六成热时,倒入素腐炸至金黄色捞......
原料:佛手瓜、小米辣、泡野山椒。调料:盐、生抽、白糖、辣椒油、美极鲜、蚝油、香醋。做法:1、佛手瓜洗净去心切条,小米椒洗净切圈,野山椒切圈。2、将佛手瓜放入容器内,调入适量的盐腌15分钟,倒出腌出的水,调入以上的调料搅拌均匀即可装碟。...
原料:芦笋、黑松露、彩椒。调料:盐、蘑菇精、生粉水、香油。做法:1、芦笋洗净去皮斜刀切段,黑松露洗净切片,彩椒洗净切菱形。2、将以上调料兑成调味汁待用。3、锅中注水烧开,倒入黑松露焯一下水倒出沥水。4、起锅热油,待油温五成热时,倒入芦笋......
原料:茄子、香蕉、芝士碎、脆浆粉。调料:酸甜酱。做法:1、香蕉去皮切片,茄子洗净切夹刀片,中间夹一片香蕉、芝士碎。2、将脆浆粉加适量水调成面糊待用。3、起锅热油,待油温六成热时,将茄盒裹上脆浆糊炸至金黄酥脆即可捞出沥油摆盘,跟上酸甜酱即......
原料:米饭、黑松露、鲜松茸、上海青、胡萝卜。调料:盐、酱油、胡椒粉。做法:1、黑松露洗净去皮切粒,鲜松茸洗净切粒,上海青洗净切粒,胡萝卜洗净切粒。2、平底锅加热下油,倒入松茸、黑松露煸炒出香味,放入胡萝卜、上海青,调入少许盐再翻炒一会......
原料:鸡腿菇、青椒、红椒。调料:盐、素蚝油、酱油、生粉水、香油。做法:1、鸡腿菇切两段再切两半,青红椒洗净切条。2、将以上调料兑成调味汁待用。3、起锅热油,待油温六成热时,倒入鸡腿菇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沥油。4、锅底留少许油,倒入青红椒翻炒......
原料:茼蒿、杏鲍菇、海鲜菇、彩椒。调料:盐、素蚝油、酱油、生粉水、香油。做法:1、茼蒿去叶留梗切段洗净,杏鲍菇切条,海鲜菇切去根部,彩椒洗净切条。2、将以上调料兑成调味汁待用。3、锅中注水烧开,调入少许盐,倒入茼蒿焯一下水倒出沥水。4、......
原料:油条、西芹、彩椒。调料:盐、蘑菇精、生粉水、香油。做法:1 西芹洗净去皮切菱形,油条切段,彩椒洗净切菱形。2 将以上调料兑成调味汁待用。3 起锅热油,待油温六成热时,倒入油条炸一下油捞出沥油,倒入西芹、红椒过一下油迅速倒到油篱上沥......
1、将葱洗净切成葱花,放盘中备用。2、准备1个空盘,依次加入1勺半生抽、半小勺盐、半勺食用油,接着撒入葱花搅拌均匀至铺满盘底。...
1、香蕉去皮后切成小块放进破壁机里,接着打入鸡蛋,倒入低筋面粉和牛奶,盖上盖子开始搅拌成细腻的面糊,然后倒在大碗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