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疾病死亡之苦?
2018-04-04 [印光大师]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
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
倘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热文推荐
-
《安士全书》的内容有哪些?其价值是什么?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
印光大师问答
印光大师(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
-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序)
我心本来具有的道多么大啊!我心固有的法多么奇妙啊!寂与照不是两个,真与俗本是圆融的;离妄念离情识,就不生不灭。说是有却没有,没有却是有;说是空却不空,不空却是空。众生与佛都从这里出,圣与凡都不能说明那深奥。就像明镜本来没有一物,但有什么
-
印光大师讲解
印光大师讲解
-
印光大师讲述的一个真实轮回故事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随僧众结夏安居。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举止疯疯颠颠,大众都瞧不起他,唯独辨聪对他承事恭敬。结夏安居圆满后,辨聪即将继续云游。当他向老比丘辞别时,老比丘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
精彩文章
-
如何从轮回中“醒梦”?
(慈法法师) 导读:2016年5月8日,慈法法师于上海广福寺为众授皈依。法师随某居士之梦应机开示,指导我们如何从轮回中“醒梦”。实际人人都有觉性,人人的本质都是皈依着的。认识这个觉性与佛无二无别,就是皈依;了解我们的心本质是圆满的,人人自然地就皈依了。
-
遇到即没才华,却又好为人师的人,该怎么办?
(灯云法师) 每个人的一生都很精彩。因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物。有些事,是我们理解的范围之内;有些事,是超出我们理解的范围。也有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有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有善、有恶;有喜欢、有讨厌。精彩绝伦,丰富多彩。而这其中,人际关系是最复杂的
-
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要有人来讲!
(仁禅法师) 佛陀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边,靠我们自力去通达,这非常困难。如果我们自己去深入经藏,靠自力了解佛经真正的关要,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印光大师《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中所说:“如来愍之,为说诸法。 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各随机
-
只有了解普贤行愿,你才能了解佛陀
(传喜法师) 祖师们曾说,过去有一位行堂的人,每次行堂时就在腰上挂一圈小瓶子,里面装着酱油、盐、辣椒、胡椒粉等等的调味料。你要什么,他就给你什么,要咸的,就给你点盐;要酱油,就给你倒上一点。实际上,这就是普贤菩萨的化现,祂告诉我们:要耐心地去行持。普贤菩萨以菩提心
-
你可曾想过“死亡”?随时随地准备死亡的心要准备好
(智海法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这是寺院僧众每天上晚课都会念诵的偈子,意思是说这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的寿命也缩短了一天,就好像因缺水而将死的鱼,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呢?对于鱼而言,水天天在减少,而对于我们,我们的性命又还有多长时间呢?
-
有必要同时放佛号和超荐仪轨吗?对患者更有利吗?
(净宗法师) 我个人的意见是不必同时放,放六字名号就好了,简单,直接,清晰,一句一句。①因为佛号叫“名体一如”,当下有佛号,当下就有佛的光明,也叫作“光号一体、光明名号”。超荐仪轨,毕竟是我们的语言表达,虽然也是和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相关,但不如这句名号清楚、直接
- 区域:中国·广东·汕头
- 流通处:15913912932
- 建议:jianyi@gming.org
- 站务:admin@gming.org
- 客服邮箱:hy@gming.org
- 友情链接:13006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