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面对无常?但愿人长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2019-04-15 [仁禅法师]
我们来看古人如何面对无常,通过这些道理,来增上我们的心量、胸怀和修养。
张英千里修书
首先我们来看清朝的张英,他的心量就非常大。
(清)张英《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里人千里修书,因为家人跟邻居争执,甚至要打官司了,就为了争一堵墙。三尺墙被邻居给侵占了,而他家里正好有张英在京城做高官。本来以张英这样做高官的身份,稍微说一句话,马上就能解决的,但是张英并没有借自己的官位、权势来压人,他反而修书一封寄给他的家人。
我们看,这里有这样的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你争什么呢?就为了这个三尺墙千里修书,当年秦始皇造的万里长城,长城虽然现在还在,但秦始皇呢?早就死了!你争什么呢?所以张英也就以这种无常观的道理,来教导他的家人。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像张英一样去思惟,来教导家人,如果经常处处这样思惟:“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他占一点便宜又何妨呢?我何必为了这点事情跟他去争呢?”
你的心量就打开了,就不会为了这么点儿蝇头小利、一点点小事,跟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起嗔心、动刀子甚至都可能。
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就是不知道无常的道理,不去思惟观修无常的道理。
苏轼《水调歌头》
下面再来看,大家都很熟悉的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怀念弟弟苏辙所作,现在人把它用在男女方面,实际上这是苏轼兄弟之间的忆念。所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以说这也是无常。
世间的真相就是这样,“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就是无常的,“此事古难全”。
但是下面一句就很有意思,“但愿人长久”,本来是无常的,他偏还要“但愿人长久”,当然这个想法是好的,希望对方能够无灾无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是我们这里问一个问题:既然是无常的,人能长久吗?不用说千年万年,甚至能不能长命百岁?古来有几个?所以实际上,苏东坡在这里也有一点自欺欺人。“但愿人长久”,只能是一个好的愿望而已,实际上不可能成为事实的。
实际上我们世间许多人,都是这样自欺欺人,不敢面对无常的道理,没有真正去思维。所以如果我们真地好好去思维无常,当然同时,千万不要以为人死如灯灭,人死了之后,不可能就一了百了。
实际上,现在世界上超过半数的人都是相信宗教,相信灵魂不灭的,比如现代人推崇的科学、物理学,但科学一般来说是从西方传进来的,而这些欧美西方人,他们大多数都有宗教信仰,比如说基督教信仰。他们并没有说因为相信科学,所以就人死如灯灭,没有前世后世。他们反而相信人是灵魂不灭的,基督教也讲人死了之后还有天堂地狱,当然是相信有的。
相信无常,不是说反正是无常的,那就吃好喝好,天天享受,不是这样去思维。而是要想到,世间是无常的,而人死了之后,还有后世。那我们就要想一想:后世这个事情我要不要做准备?生死大事我要不要好好去钻研一番?而不是糊里糊涂的。
天下什么事情比生死大事重要呢?那我就要好好地去钻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佛法中,把生死讲得非常透彻,人死了之后还有灵魂,还会有六道轮回,同时还要通过修学佛法,跳出轮回,转凡成圣,甚至往生净土,有这样种种修法。
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那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准备。不要到关键时,死亡降临的时候,在那里惊慌失措,在那里哭爹喊娘,到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这个准备,就是我们佛法讲的修持,现在就相当于做修持、做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
否则,你不去思维无常,那就是自欺欺人,在那里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过日子,那真的就是太可悲了。
所以,真正的智者,真正有头脑、有理智的人,就会去好好地观察世间无常。你所希求的人生最大的目标无非获取名利,但这个实际上都是无常的,到时候你一点都抓不住,一文钱也带不走。
人死了之后,还有灵魂,还有后世,那我现在就要做准备,现在就要重新规划我的人生,而不应该像以前那样糊里糊涂地,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这个无常迁变的,不可能真正抓得住的名利上。升官、发财这些名利,最后死的时候一点都带不走,那又何必呢?
所以,如果好好思维,那就要重新规划自已的人生。不能像以前一样目光短浅,只顾追求眼前名利、享受、好吃好喝,就这样过日子。
古人举一个比喻“火烧眉毛只图眼下”,就像一个人躺在柴火堆上,底下熊熊大火烧起来了,他躺在上面,暂时还没有烧到,他觉得很安乐,还在那里好吃好喝享受,那是最愚蠢的。所以现在就要赶快,趁无常没有降临,要好好地重新规划人生,好好地做准备、做修持。
罗状元《醒世歌》
我们修学佛法就是为了做准备。这些道理,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怎么讲的。比如说罗状元的《醒世歌》非常有名:
罗状元《醒世歌》:“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为己谋。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世间人都是这样急急忙忙苦追求,忘了自已的生死大事,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就为了上班、工作、家庭,为了子女忙碌,这样过了一辈子,头发白了,老了。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为己谋。”天天就为了自已的家庭,为儿女做马牛。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在这追求的过程当中,跟这个争那个吵,为了争名夺利,甚至不要命。我们看世间人都是这样子,是是非非、烦烦恼恼。
更可悲的是,有些已经接触佛法,产生一些信心的人,他还是这样是是非非烦烦恼恼,那就更可悲了。那甚至可以说没有希望了,碰到佛法还是这样。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虽然明明白白,我们看世间,谁都知道无常的道理,生老病死谁都逃不了,但是他就要像鸵鸟一样,把脑袋藏起,屁股露在那里,不愿意承认无常。虽然他也知道是无常的,却是消极逃避,不愿意面对。
所以这个道理,非常清晰,非常明白。静下心来谁都会承认世间是无常的,人死了之后竟然还有下一世,那我不能就这样忙忙碌碌,而不去准备。
杨慎的名言
或者,就像杨慎的名言,他在一首诗里面讲的:“举世皆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修”。举世滔滔,大家都是这样,忙到白了头发,为子孙做马牛,为儿女做马牛还不够,还要为第三代孙子做马牛。
所以,我们现在甚至有一些学佛的居士,有些还是老居士,经常会说:“等我把孙子安排好了,现在家里面还离不开我”。
这些老居士一般都是退休了有时间,家人为了省钱,不用请保姆,那就让自己父母来带孙子。对孙子,当然隔代亲他很执著,实际上起了很大的贪爱心,自己还不知道,找一个借口:等孙子长大了,我就好好学佛了。都已经七八十岁了,他还在忙里过。
“谁人肯向死前修”,到死他还是在那里忙,最后的一口气,他还在忙里过,他还不甘心:“哦,这个事情还没有做好,孙子还没有长大”,这是非常可悲的。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好好地多念一念:“举世皆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修”!
特别是有些已经学佛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那真的太可悲了。对于不信佛的人,我们还可以理解,他没有碰到佛法。碰到佛法的人,还是这样,那真的无药可救,太可悲了。他就是这样的因循,就是这样得过且过,就是这样拖延懈怠、自我欺骗。因为他没有思维无常,没有去观察无常。
如果你知道无常随时降临,晴天霹雳一样的,突然死亡降临,你还会这样去拖延吗?如果你好好去思维一下,死亡无常随时降临,那你现在就要快刀斩乱麻,就要下一个决断。
仁禅法师《无常观对修学佛法及现代人的意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热文推荐
-
没有时间念佛?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
《印光法师文钞》:“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著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这里印祖告诉我们:“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要注意“至心”两个字。“至
-
持名者还需要观想念佛吗?五种「持名念佛」的方法
一、持名者还需要观想念佛吗? 持名念佛最为稳妥,适合绝大多数各种根基的人修,不容易出偏差。前面的这些观想乃至观像,就像善导大师讲境细心粗,所观境非常微细,而我们众生心很粗,神识非常粗乱,很难相应
-
为何鬼不敢靠近念佛人?鬼见到念佛人的样子
经里面所讲的:“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念佛的人有四十里光明照身,魔鬼等都不能侵犯,甚至都不能以恶眼来看他,在佛经里面有许多这样的教证。念佛人就是有这样不可思议情况,这些净土宗的祖师相当于现场给我们作证明、作榜样。
-
求佛菩萨加持的方法,你了知吗?
我们在家学佛,在世间难免会碰到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只有乐,没有苦;只有福,没有祸,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碰到考验来的时候,你要善用心,善用心的人“无往而非益”!如何善用心?印祖告诉了我们方法。即使碰到像这位居士一样独生儿子死去的灾难
-
散乱心念佛能往生吗?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善导大师《四帖疏》散善显行缘的内容,看善导大师对经文是怎么解释的:“从欲生彼国者下,至名为净业已来,正明劝修三福之行。此明一切众生,机有二种。一者定,二者散。若依定行,即摄生不尽。是以如来方便显开三福,以应散动根机。”
精彩文章
-
浅谈心中心法!
(徐恒志)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佛法很广大,它是伟大的真理,对宇宙人生都有很深刻的阐述。心中心法也是无量法门中间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兴起的。心中心初祖就是大愚法师。
-
心里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圣慧法师)一怒气冲冲的年轻人对着路边的石头发泄,用脚将其踢出很远,结果自己抱着脚嗷嗷大叫。很多时候,发脾气的下场和这个年轻人一样,伤害的是自己。别人的恶语让你暴跳如雷,张牙舞爪,而你失去了让别人奸计失败的机会。别人的劝诫让你心生怒气,
-
把握当下,慢慢契入到“无事”的境界
(明海法师)上次讲到几句话:“没事别找事,有事就做事,做事要了事,最好是无事。”如果要讲“无事”,就没有什么好不好,讲到好呢,已经是对待中的话了。如果要讲无事,甚至连多说一句、解释都没有必要。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所说的“无事”,不是说叫我们什么都不做,
-
佛告诉在家居士何为正念?
(达照法师)念佛,是要思念佛陀的功德。佛陀具有无量的智慧与慈悲,他万德庄严,有求必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作为佛弟子,我们要时常忆念佛陀的功德,或者直接称颂佛陀的名号。念佛有称名念佛,我们会带领大家念诵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
-
注意自己的心!
(达照法师)当你把所念的佛忘记掉,坐在这里,大家现在可以参禅,你参一下,你看自己念头还没有出来之前。这个念头啊,这个“念”字很有意思,念就是今下面一个心,汉字都是有智慧的语言。念后面还有一个想,确切地说呢,想才是我们念佛的那个念,因为念了佛就变成想;
-
如何才能够认识到六道的束缚?
(达照法师)你说:我活得很开心、很快乐,但是别的人并不快乐,你看他都开心、快乐,其实是没有基础的。另外一个,就是如果只是在时间维度的一条线上活着个人的快乐,那么他的快乐肯定是不长久的,总有一天会结束的。人生就这么长的几十年,这么短暂的人生。
- 区域:中国·广东·汕头
- 流通处:15913912932
- 建议:jianyi@gming.org
- 站务:admin@gming.org
- 客服邮箱:hy@gming.org
- 友情链接:13006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