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行的作用和效果(内附视频)
2019-12-12 [净宗法师]
净宗法师:净宗杂行杂修的意义(视频版)
净宗法师:杂行的作用和效果(文字版)
杂行有它的作用和效果。下面我们列了三条:第一,调熟众机;第二,回入念佛;第三,结缘果遂。
第一,调熟众机。
积福修善,增长慈心,谦下柔软,向机深信。
怎么“调熟众机”呢?通过杂行,可以积福修善,增长慈心,谦下柔软,而产生机深信。
机深信,有人说信不来,信不来那就去修杂行,修圣道门。你不断地修行,福报增长,心里就会慢慢开窍,所谓“福至心灵”。
信不来是因为没有智慧,也是因为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就信不来。说信佛,有的人就摇摇头,福德因缘都没有到。通过各种修行,慢慢会增长慈悲心;通过这样的修行,福报增长,智慧开解,心就会慢慢谦下,就会柔软,就会得到法的滋润和利益。这样慢慢就会启发机深信。
当然,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修一段时间还越发骄慢了。要在如法的路上走下去,有人可能一生,有人可能多生,这都不好说。阿弥陀佛成佛十个大劫,我们到今天才来,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以,杂行并不是不好,对需要的众生,杂行适合他的根机。
第二,回入念佛。
渐能明信佛智,而发三心,归入念佛。
这和上一条有前后次第关系,杂行能慢慢走向机深信,渐渐明信佛智。
佛的智慧是不容易信的,说“念佛决定往生”,他马上就相信了,这是久有善根的人。有些人不能当下明信,那就要通过杂行回向这个台阶,回向求生极乐,然后慢慢转入念佛。
比如火车速度很快,又是加重的火车,又很长,那拐弯就要大一点。如果拐弯很急,它就会冲出轨道。
凡夫众生业障这么深重,像一列载重的火车,自力的惯性特别强,跑的速度很快,想要一下转到佛力,那一定会出轨的,说不定还会跑去修外道了。那就要通过杂行,慢慢地绕一个弯,然后导向正行,导向专修正定业。
释迦牟尼佛在《观经》里讲十三定观,讲三福九品,也就是给我们一个转弯。启发我们明信佛智,发起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归入念佛。所以,杂行是归入念佛的前方便,这是对机而说的。
第三,结缘果遂。
这就看得更远一些,就是跟他结结缘,今生没回入念佛,根机没调成熟,但是来世还是依这个机缘得度。
所以,杂行有它重要的作用。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视界amituo
热文推荐
-
念佛治病的诀窍
往往我们很多人,都是有了病才来念佛。念佛求病好,灵不灵呢?你说不灵吧,有很多人念佛病就好了;你说灵呢,我念佛半天,还没好,在那里着急。 灵不灵取决于哪个方面?看你的心是不是虔诚,另外,看你的
-
念佛治病的诀窍,不求世间福报
台湾有一位老和尚,平时也没有好好用功来念佛,总是应酬信众啦,忙一些杂碎的事情。到晚年得了重病,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跟他说:“你最多能活七天,赶紧准备准备吧!”老和尚一想,说:“哎呀!我到这个年纪了,最多只能活七天了!”这七天他反而特别精进勇猛
-
如何对待叛逆的孩子?
这是一位家长为孩子操心。家长为孩子操心,古今中外都一样,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操碎了心,非常能理解这些家长的心境。①至于方法,前两天有回答“略谈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我觉得这篇文章也可以供参考,里面简略讲了几个方面。
-
念佛为什么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南无阿弥陀佛。这下面好几个问题比较类似,就一道来回答。问1:念佛专注的时候,我的额头眉心处总会觉得不舒服,很难受,这是为什么?问2:我母亲念佛二十几年了,不论出声还是默念,头顶都会不断地震动,有时还会头晕、头痛,这是为什么?不念佛的时候不会有这种现象。
-
横死的人三年之内不能入坟地,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不对。横死的人有他横死的业因,业障比较重一些,不像善终的人或者正常死亡的人,相对平顺一些。这样,根据他的业因果,他死后的状况就不会太好。佛法说“法界缘起”,就是说一个人,他的心念、业力因果,和他周围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会有相互连带的关系
精彩文章
-
十种相状是假名菩萨
(大愿法师) 假名菩萨,本品里面讲了十种相状,七种表现,我们对比一下,看我们有没有。十种相状是假名菩萨:第一种相是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他发了菩提心,但是他没有很好地去研究佛法,他老是去看那些外道的书
-
皈依三宝来净化自我
(静波法师) 以慈悲来代替怨恨,以般若来化解邪恶,以施舍来对治吝啬,以皈依三宝来净化自我,净化社会。什么意思呢?所谓“以慈悲来代替怨恨”,就是别人恨你,需要以德报怨!为什么呀?就个人而不是法律、道德、信仰底线而言:如果同情他,可怜他,悲悯他,不是恨他
-
嘴上说无常但内心自以为是,这是不行的
(静波法师) “释迦牟尼佛将无常(即不断变化的万事万物的真相)比喻成为熊熊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给人们带来烦恼!而去除烦恼的方法,也只有通过我们刻苦的修行改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画地为牢。”
-
金钱不是万能的,甚至是万恶的
(静波法师) 佛陀在世的时候,每天实行托钵乞食的生活,阿难是佛陀的侍者。在大雄宝殿可以看到,佛陀旁边那个年轻的就是阿难,他比佛陀的年龄小,佛陀在成道的时候他出生的。有一次,佛和阿难又去乞食。走到中途——水沟旁边的时候,佛忽然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
-
什么是“理不可蔽”?
(静波法师) 憨山大师的箴言类开示,以其哲理深刻发人深思,备受世人尊崇喜爱。他的《座右箴示黄生》是其中最好的一篇。这是憨山大师为警示弟子黄生而作的一篇座右铭,其要义就是教导黄生修养身心,要做一个平淡自居、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
要能理解、看到和决定无我的正见
(达照法师)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我们大家学习佛法,包括听闻经教,其实最关键的一步,一定要把无我的正见,不但要理解,要让自己能够通过一定的禅定思维要能看到,要能决定,一点都不能含糊。那么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了这个无我以后,你在事相上还要经过再修行。
- 区域:中国·广东·汕头
- 流通处:15913912932
- 建议:jianyi@gming.org
- 站务:admin@gming.org
- 客服邮箱:hy@gming.org
- 友情链接:1300659095